刘强东最近又发声了,这次他强调技术算法不应成为压榨底层劳动者的工具。听上去很动人,仿佛京东真的是那个最懂基层员工的企业。然而,这种表态更像是一种公关策略,而非实际行动。毕竟,在今年5月的高管会议上,他还高喊“不拼搏不是兄弟”,结果却让网友们直呼“双标”。
事实上,从2023年底到今天,京东在企业文化升级上的动作看似充满温情,但背后的逻辑依然是效率最大化。根据Gartner的报告,60%的企业计划用AI预测员工离职风险,而京东显然也是其中之一。表面上看,这是为了优化管理,但实际上,它不过是一套更隐蔽、更智能的“压榨系统”。所谓的“算法取中”,其实只是披着人道主义外衣的技术操控罢了。
再看看外卖行业的现状,那些被提醒不要点的黄焖鸡外卖背后,是无数骑手为了抢时间闯红灯、挤公交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完成订单。而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,正是平台通过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间,将成本转嫁给劳动者。讽刺的是,刘强东一边呼吁停止算法压榨,另一边却在财报压力下不断追求更高的利润率。百度2024年的财报显示,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时,企业往往会转向技术创新来寻找出路,但这种转型往往伴随着对人力成本的进一步削减——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。
至于乡镇零工的安全问题,则更加暴露了资本逐利的本质。交通成本固然重要,但如果雇主和平台愿意支付合理的工资或补贴,就不会有那么多无奈的选择。正如财新周刊所指出的,当企业只关注数据端的增长曲线时,个体的生命与尊严早已被忽略。
所以,请别再用“兄弟情深”来掩盖商业利益的本质了。刘强东的表态更像是给舆论打的一剂强心针,而不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决心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与其相信这些情感化的宣言,不如冷静分析企业的实际行为模式。毕竟,在资本市场上,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靠故事堆砌出来的。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