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多家机构预测动力电池成本有望在2026年降至百元人民币/千瓦时,这一消息无疑为电动汽车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然而,这一预测背后的现实情况却并非一片光明。

首先,标普全球移动的电池价格模型显示,中国LFP电池的价格在2024年已降至52美元/kWh,远低于NCM811三元锂电池的价格。这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已经非常明显,进一步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。然而,北美和欧洲的电池成本仍然较高,这表明全球市场的不均衡性依然存在。

其次,高盛预测到2026年,全球电池均价将进一步降至80美元/kWh。尽管这一目标看似乐观,但回顾过去几年,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电池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。例如,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曾疯狂上涨近10倍,导致三元锂电池的成本飙升。这种不确定性给未来电池成本的预测带来了较大的风险。

此外,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,半固态电池综合成本有望于2035年降至0.4元/Wh以下,而全固态电池在2030年量产后成本有望降低29%。虽然这些技术的进步将显著降低电池成本,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技术和市场挑战。

综上所述,动力电池成本降至百元的目标虽然具有吸引力,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原材料价格波动、技术突破和市场不均衡等多重挑战。投资者在关注这一趋势的同时,也应保持谨慎,避免盲目乐观。对于相关企业而言,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管理将是关键。
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