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1月8日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政策以来,中韩两国之间的旅游热度迅速攀升。据媒体报道,上海街头的韩国人浓度飙升,尤其在武康路等热门地段,“每隔几步就能听到韩语”。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街头巷尾,更是在餐饮行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

最近,上海一家餐厅因其排队时间长达3小时、晚上十点后满眼都是韩国人的火爆场面引发了广泛关注。从表面上看,这家餐厅的成功似乎是一次商业奇迹,但实际上,它更像是一个被过度炒作的泡沫。

首先,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免签政策带来的短期流量红利。根据数据,免签后韩国赴上海旅游预订量暴增,大量韩国游客涌入上海,带动了当地的消费。然而,这种流量红利能否持续是一个大大的问号。正如许多旅游业专家所指出的,免签政策带来的游客增长往往是短期的,一旦新鲜感过去,游客数量很可能会迅速回落。

其次,这家餐厅的成功也暴露了国内餐饮行业的深层次问题。近年来,海底捞、九毛九、小南国、唐宫等知名餐饮企业净利润纷纷下滑,呷哺呷哺更是亏损2.73亿。在这种背景下,一家靠“韩流”吸引顾客的餐厅虽然短期内获得了巨大关注,但其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值得怀疑。毕竟,当潮水退去时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

再者,这种现象还反映出一种“打卡文化”的盛行。韩国游客来中国旅行,除了体验中式文化外,更多是为了打卡拍照,追求一种“网红效应”。这种消费行为往往缺乏深度和持久性,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和社交需求。因此,依赖这种消费模式的餐厅,其长期发展可能会面临挑战。

综上所述,上海这家餐厅的火爆现象更像是一个短期的流量红利和“打卡文化”结合的产物。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顾客,但从长远来看,这种模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盲目跟风投资这样的项目,很可能会陷入“一地鸡毛”的局面。与其追逐短期热点,不如关注那些真正有实力、有创新的企业,这才是投资的正道。
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