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伊始,NAND芯片市场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继美光、三星宣布减产后,韩国另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也加入了减产的行列。这一连串的减产举措无疑反映了当前市场供需失衡的严峻现实。
回顾过去几年的数据,中国进口的芯片金额从2021年的超过4000亿美元,下降到2023年的3500亿美元。尽管2024年有机构预测芯片产业将逐步复苏,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这种复苏似乎遥不可及。NAND芯片作为存储市场的关键组成部分,其表现尤其令人担忧。从开局至今,不仅没有看到任何反弹迹象,反而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趋势。
一方面,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芯片需求的疲软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熄火、医疗反腐行动的推进以及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的裁员潮,下游市场需求大幅萎缩。这直接导致了NAND芯片的主要应用领域——智能手机、PC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下滑。另一方面,供给端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。虽然部分厂商采取了减产措施,但整体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,库存压力巨大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量子芯片和光芯片等新兴技术虽处于萌芽阶段,但在未来十年内有望逐渐取代传统NAND芯片的部分市场份额。这些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将进一步压缩现有NAND芯片企业的生存空间。例如,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在2024年底发布的量子芯片Willow(柳树),已经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。与此同时,量子计算公司Quantum Computing(Nasdaq:QUBT)和D-Wave Quantum(Nasdaq:QBTS)的股价暴跌,显示出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高度敏感性和波动性。
综上所述,NAND芯片市场在2024年的开局可谓是一片惨淡。供需失衡、经济环境不确定以及新兴技术的冲击,使得该行业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的复苏迹象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应保持谨慎态度,避免盲目追高,等待市场进一步明朗化后再做决策。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