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AI将DeepSeek比喻为“另一个华为”,并呼吁美国政府对其加强管制,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出于技术安全与地缘政治考量,但细究之下,却更像是为了维护自身垄断地位而采取的公关策略。这种论调不仅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,还可能掩盖了其对DeepSeek崛起的真实竞争焦虑。
首先,OpenAI指责DeepSeek受到“国家补贴”和“国家控制”,但并未提供明确证据支持这些指控。相比之下,DeepSeek通过开源R1模型展示了其技术透明性,这正是OpenAI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之处——其闭源模式使得外界无法验证其模型的安全性和公平性。如果DeepSeek真的如OpenAI所言存在潜在威胁,那么为何它仍选择公开核心技术?显然,这种对比本身就削弱了OpenAI的可信度。
其次,从市场表现来看,DeepSeek R1模型在推理能力上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越了OpenAI的o1系列,且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正如陶迅所提到的,中国公司在成本创新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积累,这种竞争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复制。DeepSeek的出现无疑打破了OpenAI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,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本应是一件好事,却被OpenAI解读为“威胁”。
最后值得注意的是,Anthropic等其他AI巨头也加入到呼吁加强出口管制的行列中,这种集体行动更像是利益集团联手打压新兴竞争对手的手段,而非单纯基于技术安全的考虑。事实上,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基础设施的地位已经确立,各国企业都希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。然而,利用地缘政治工具限制竞争者的发展,并不符合技术创新的本质精神。
综上所述,OpenAI对DeepSeek的攻击更多是对自身市场地位的防御反应,而非真正关注技术安全或公共利益。投资者应当警惕这种以“国家安全”为名的保护主义倾向,因为最终受损的将是全球AI生态的多样性和创新能力。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