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和集团近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,其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实现营收452.82亿港元,同比增长11%,看似亮眼的表现却难掩背后的结构性问题。在总收入中,港口业务仅占9%,成为四大主营业务中贡献最低的板块。即便吞吐量上升6%、仓储收入增长13%,也无法掩盖这一板块在整个集团中的边缘化地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港口业务收入增长了11%,但EBITDA(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)的具体表现并未单独披露,这让人对盈利能力的真实改善产生怀疑。此外,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,港口行业的高增长可持续性本身值得商榷。尤其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浪潮下,传统港口业务正面临来自新兴物流模式和技术革新的双重挑战。

更令人关注的是,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去年曾宣布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,出售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。这一举动背后,显然不仅是简单的“套现离场”,更是对行业长期前景的深刻担忧。结合财报数据来看,港口业务虽然录得两位数增长,但其在集团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持续下降,说明管理层可能早已将更多资源倾斜至零售、基建和电讯等更具成长性的领域。

此外,近期围绕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易引发的争议,也让外界对李嘉诚团队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更多质疑。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当下,过度依赖海外资产布局是否真的能够保障企业利益?而中国市场的缺席是否会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?

综上所述,长和集团港口业务的增长虽有亮点,但难以掩盖其在集团内部的重要性逐步降低的事实。投资者需警惕这种“增长幻象”,并重新审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潜在风险。
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