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港股物业及地产股全线走强,碧桂园、中国海外宏洋集团、世茂集团等龙头股涨幅显著。市场普遍将此归因于近期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,但细究之下,这种反弹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值得深思。

从数据来看,恒生物业服务管理指数一度上涨超过4%,位居所有行业板块涨幅之首,而内房股如碧桂园更是录得3.85%的单日涨幅。然而,这些亮眼表现的背后,隐藏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
首先,当前的政策利好更多是对过去过度调控的一种边际修正,而非对行业的长期结构性支持。例如,“租购同权”等政策虽然有助于改善住房市场的供需结构,但对于房企而言,其盈利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。此外,两市成交额萎缩至1.39万亿元,显示市场整体情绪仍然偏谨慎,资金流入房地产板块可能更多是短期博弈行为,而非基于基本面的价值投资。

其次,物业股的表现虽亮眼,但其估值已处于较高水平。以碧桂园为例,尽管股价上涨,但其物业管理业务的利润率近年来持续承压,且面临社区增值服务增长乏力的问题。加之部分物业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交易,透明度不足可能导致潜在风险被低估。

最后,值得注意的是,港股内房股的波动往往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,例如美元加息预期的变化或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。一旦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变化,这一脆弱的复苏态势可能迅速逆转。

综上所述,港股物业与地产股的走强固然令人振奋,但投资者需警惕其中的短期投机属性。在政策托底效应逐步减弱的情况下,唯有真正实现业务转型和盈利能力提升的企业,才能穿越周期,在未来市场中站稳脚跟。
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