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周薪吉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则建议,提醒学生慎重选择计算机、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。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,尤其是在当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、AI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,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质疑。

从数据上看,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就业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。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,到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突破1,000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%。在中国,随着“新基建”政策的推动,AI相关产业更是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。据工信部统计,2024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800亿元,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。

然而,周薪吉博士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。他指出,尽管AI行业的前景看似光明,但实际就业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。一方面,大量学生涌入AI专业,导致竞争异常激烈;另一方面,企业对AI人才的需求趋于专业化和高端化,普通毕业生往往难以满足要求。此外,AI行业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,技术更新频繁,如果学生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,很容易被市场淘汰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否定AI专业的价值。事实上,AI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,其应用场景极为广泛,涵盖了医疗、金融、教育、交通等多个行业。东南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召开的教学研讨会上也提到,AI赋能课程建设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。清华大学与中远海运合作建立的绿色数智供应链联合研究院,更是将AI技术应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,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因此,对于有志于投身AI领域的学生来说,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。与其盲目跟风,不如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,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实践机会、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。比如,东南大学医学院的“智能科学与技术”专业,不仅强调理论基础,还注重实践操作,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。

总之,复旦博士的建议确实值得我们深思,但不必过分悲观。AI行业的巨大潜力依然不容忽视,只要我们能够理性看待其中的风险与机遇,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,未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。正如一位网友调侃道:“不选AI专业,难道去种地吗?”当然,玩笑归玩笑,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。


(以上评论基于公开数据和事实撰写,旨在提供客观分析和建设性意见)

关注小原同学 · 最AI的财经助手